重来1976_第130章 老电影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30章 老电影 (第2/2页)

电影都是伤痕文学的底子。
  比如《戴手铐的旅客》、《405谋杀案》等。
  上一世的这个时候,白客是不喜欢看这种电影的。
  但眼下,重看这些老电影,却每每热泪盈眶。
  而其他的同学们则在一旁说说笑笑,或者打着哈欠。
  这些对往事无限缅怀、透着淡淡忧伤的电影固然有些文青。
  但它们确实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风貌。
  比如像老何这样,十年动乱期间,老婆孩子都被搞死了。
  还有像江希香这样永远长眠于柏油马路下,灵魂遭到无休止的践踏。
  悲伤你觉得矫情,忧伤一下总可以吧?
  当然,这一世,白客也像其他孩子一样,喜欢看简单粗暴的武打片儿。
  比《少林寺》还早的准武打片儿就是《红牡丹》。
  从电影院出来后,同学们就开始比划起来,白客大声呵斥着,好不容易才把大家归拢到队伍中来。
  一周之后,学校又组织大家看《苗苗》。
  看完之后,同学们展开激烈的讨论。
  姜黎黎好看还是苗苗好看?
  为此还形成了两帮脑残粉,没事辩论一番。
  其实白客更喜欢看一些老的译制片儿。
  1980年的电影虽然很多,但它们的艺术水准都不高,绝大多数都没达到《小花》的水平。
  眼下,县城里有两个电影院。
  一个是南街附近的老电影院。
  一个是人民路上的新剧场。
  这新剧场是东山建筑队修建的,所以文化馆的人长期跟白客保持着友好关系,没事就送他几张电影票。
  有那么几天,新剧场演老片子《叶塞尼亚》,白客就领老爸老妈过来看,有心给他们当一下灯泡。
  白策倒看得津津有味,秦咏梅却看得哈欠大口的。
  电影结束了,她都没搞清楚讲的是什么。
  只是当白策在前面大步流星赶路时时,她笑嘻嘻地喊:当兵的,你怎么不等我了?
  过了几天,白客又给老妈弄了两张《戴手铐的旅客》,这一回她真看得津津有味,好几天都在用走调的嗓音哼唱“梦驼铃”。
  对眼下绝大多数中国老百姓来说,很多欧美电影确实不容易看懂。
  但有一个国家的电影却让大家津津乐道。
  那就是兰斯拉夫的电影。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桥》这两部电影是电影院里的保留曲目。
  没事就拿出来放一放。
  很多年长一些的电影发烧友都看了十几二十遍了。
  上一世,白客成年后看吴宇森的电影,对大家津津乐道的鸽子、枪战的场面总感觉似曾相识。
  眼下,重看《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时,顿时恍然大悟。
  纷飞的鸽子,喷射的枪火,妥妥的暴力美学啊。
  其实这部电影最经典的场面是瓦尔特领着家长们去领儿女尸体那一幕。
  坚定的步伐中,音乐声响起,太他妈燃了。
  鸽子的场面好学,这场面可学不了。
  1980年夏天,红旗小学的新校区终于投入使用了。
  原本分割成两个校区的同学们合在一处,搬了进去。
  学校的教学楼是五层,从一层到五层正好是五个年级。
  每一层都有水房、厕所。
  只是还没有暖气,冬天生炉子,得从下往上拎煤,可有的受了。
  搬到楼房里两个星期后,开始期末考试了。
  下一学年白客就将升入五年级了,这也是他小学生涯的最后一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