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来1976_第107章 捡漏儿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07章 捡漏儿 (第2/2页)

的筐子纷纷离去了。
  小贩们也心满意足地把玩着自己的战利品。
  唯有一个年轻的农民推着车子不知所措。
  几个小贩还在一旁嘲笑他:“这傻孩子,七五年的瓷器也能当文物?”
  七五年?白客脑筋一转,我靠,不会是七五零一吧?
  上一世,白客并不爱好收藏。
  但对一些著名的东西,多少还有些印象。
  比如七五零一,也就是传说中的毛瓷。
  这一批瓷器虽然年代并不久远,但做工极其精美,存世量极少。
  也只有计划经济时代才能不计成本地做出这种东西。
  白客连忙凑到近前。
  年轻农民还红着脸向旁人解释:“俺村一个下放的老干部给的,他们家落实政策回城了,懒得带走,就给俺留下了,说是能换个好价钱。俺还惦记着弄点钱给俺娘瞧病呢……”
  这农民跟白宗年龄仿佛,脸蛋儿上还毛绒绒的,一看就是第一次进城。
  几个商贩七嘴八舌提建议。
  一个商贩说:“要不你到日杂商店看看他们收不收。”
  另一个商贩说:“日杂商店?五分钱一个就不错了。”
  还有个商贩说:“其实这东西都个顶个漂亮,日杂商店可买不到。谁要是稀罕,买回家自己个儿用也不错。”
  旁边的商贩反驳他:“谁用这玩意啊,一点都不皮实。”
  白客随手扒拉几下筐里的瓷器。
  看来真有可能是毛瓷啊。
  毛瓷的显著特征就是梅花。
  不管是碗、盘、碟、茶具、酒具等等瓷器统统都画着梅花。
  但白客还是不放心,就故意自言自语道:“真是七五年的吗?”
  旁边一个年长的小贩笃定地点头:“没错,只有七五零一那批货才有这样的做工,这样的釉彩。”
  小哥这个大筐里有三十来件瓷器,如果五分钱一个卖给日杂商店的话,只能卖一块五毛钱。
  可是30年后,随便一件毛瓷都能卖上一两百万。
  “二十块!连大筐都给我。”白客狠狠心说。
  小哥儿顿时懵了。
  “不想卖就算了。”
  “卖卖卖,俺想卖。”
  白宗立刻拿出几张大团结,还小声在白客耳边说:“要不给他五十吧,怪可怜的。”
  白客知道老哥心善,见不得人受苦。
  但白客不能坏了规矩。
  他从白宗手里抽出两张大团结递给小哥。
  小哥诚惶诚恐双手接了过来。
  一旁的商贩喊:“还不赶紧谢谢二位小爷!就你这一筐玩意儿,母们五块钱都不乐得收。”
  小哥就差没跪下来,又是拱手又是鞠躬地:“谢谢二位爷!谢谢二位爷!”
  这反倒让白宗更难受,甩甩手到一边去了。
  老帽推来自行车。
  正好他也有个大筐,装着刚才淘换来的各种大瓶子。
  加上白客买的这筐,正好左右两边架着,三人一起往回赶。
  白宗和白客哥俩在京都已经待了好几天了,接下来该去安果药材市场了。
  带着这些瓷器来回走有点不方便,索性就放在老帽家里,等从安果回来再取走。
  哥俩在安果又停留了两日,与两三家中药材销售商攀谈。
  他们都对巴蜀的中药材需求强劲,有意帮助白客,在老家那边建立种植基地。
  白宗白客哥俩跟他们拟定了各种中药材的品种和价格后,再以电报的形式发给三姑夫那边。
  这安果是北方最大的中药材市场,不光有各种中药材,还有各种中药材种子。
  哥俩挑选了几样适合老家种植的药材种子托运回南方。
  在安果忙完后,白宗和白客这才回到京都。
  老帽早已将他们的瓷器都包装好了,帮着他们装进包里。
  “您二位放心吧,只要没有大的磕磕碰碰,保证让你们全须全尾地带回去。”
  白客又让老帽帮着寻摸比较地道的四合院。
  “您尽管留意着,有几套咱买几套。”
  老帽笑了:“二位小爷真是大财主啊,放心吧,咱会随时帮您寻摸的。”
  回去的路上,白客本来还想绕道去看卓玛。
  但身上背着这些玩意儿,到哪都不方便。
  再说白客马上就要开学了。
  只能速速赶回家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