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零一章集体甩锅 (第2/2页)
让那里的百姓们过上安生的日子。” 永平帝说完之后,就静静的看着朝中的这些大臣。金銮段上的时间也缓缓的划过,永平帝眼中的光芒也越来越黯淡。 “陛下,此法虽可,却牵扯众多。”周吉民站出来后说道。 “大海茫茫,倭寇并不好寻,每日里的军需就是一笔不菲的开销。就算是朝廷给拨付一些,更多的也需要从当地募集,对于当地的百姓而言,也是负担。” “周爱卿,那你觉得该如何应对这些倭寇?总不能让他们随意的来我大周祸害无辜的百姓吧?”永平帝沉着脸问道。 周吉民知道,永平帝是为了开海禁。因为他还是太子的时候,就提过这个事情。可是开了海禁,将来所牵扯到的事情会更加的多。 哪怕会惹得永平帝不快,也得将这个事情给挡回去,为人臣者不就应如此么? “陛下,臣以为可以加强沿海边军的巡逻频次。这样既不会增加额外的负担,劳民伤财,又可以有效的防御倭寇。”周吉民沉声说道。 陈守信心中琢磨了一下,好像老周说得挺对的,这样做确实是最节省,最有效果的方法。 “周爱卿,朕还是太子的时候,每次有倭寇作乱都会加强巡逻。如今加强了多少年了?可有半点效果?”永平帝盯着周吉民问道。 周吉民低头不语。有没有效果,不是咱的事儿,那是那些边军们的事儿,咱只是为陛下献计献策。 陈守信明白了,估计每次提到开海禁,大臣们都是用这个理由来搪塞。怪不得听到周吉民的建议,永平帝脸上的颜色就更加的难看。 他都有些可怜永平帝了,这个皇帝当得好像还真没啥意思。看朝中大臣们的意思,对于开海禁这个事情,是集体反对的。 他有心想要帮永平帝一把,可是他也不知道这个事情该如何去操作。这可不怪自己,谁让不提前给自己个信儿呢。 “兵部尚书何在。”永平帝又开口问道。 “臣在。”兵部尚书雄全安站了出来。 “雄爱卿,你可有话说。”永平帝问道。 “臣有罪。”雄全安说道。 “朕问的不是你有没有罪,而是问你可有对策。”永平帝瞪了他一眼。 “陛下容禀。倭寇进犯多与岸上之人有勾结,除非让兵卒整日里站在海边,方可一试。可如若这样做,最少需增加七万名兵卒,朝廷无法承担军费。”雄全安说道。 陈守信听明白了,这就是集体甩锅啊。周吉民将这个事情甩给了兵部,兵部这边也不推辞。但是有个前提,你得给钱,没钱这个事情玩不转。 这个钱可是一大笔数字,粮草、兵器、军饷,对于现在的大周朝来讲,几万人的军需,那也是一大笔的数字。 这可跟陈守信在定北城养兵不一样,他那是直接供给。朝廷的军饷,过几遍手,基本上到下边也就没啥了。基本上朝廷每年拨付的军饷都很多,但是落到兵卒们的手里却很少,这就是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