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历史小说作品全集(共10册)_第三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 (第10/17页)

势占得更好,在北易水之南,倚山而筑,东抚平原,直抵燕城,南面另有一座遥遥相对的小山,土红如血,四面的景物,完全不同,一日间朝晖夕阴,想象中必是赏玩不尽的。
  于是他脱口赞了一个字:“好!”
  “你真的满意么?”太子丹微笑着又问,“且仔细看看,构造上,可还要添些什么?”
  荆轲真的细看了一遍,提出建议:“东面最好建座高台,便于眺望。”
  太子丹立即命东宫舍人传话下去,仿照“聚乐台”的建制,增筑高台。聚乐台本名“候台”,相传是周武王建来占天象的。燕昭王就其遗址,改建为“聚乐台”,极其闳壮华丽,是燕国有名的一处建筑。
  这时荆轲倒有些不安了。聚乐台是燕昭王为了招纳贤士,相聚作乐而建的,而且,其时的燕国,物力丰盈,稍涉奢华,还不妨事。现在看来,这离宫不过是太子丹个人的行乐之地,大敌当前,国力不裕的时候,大兴土木,应该加以劝阻,不想反倒怂恿他浪费,实在有愧于“爱人以德”的明训。
  但是,他更深的不安,还在后面。太子丹说出一句话来,可真叫他吃惊了!
  “切嘱匠人,务须在一个月以内完工。”太子丹吩咐东宫舍人说,“好让荆先生早早搬了过来。”
  “怎么?”荆轲一听这话,不由得失声问道,“太子,这是为我准备的么?”
  “是的。”太子丹遥指着南面那座红土小山说,“樊於期将军穷愁来归,我尚且为他筑馆安置。对荆卿你,我自然更要好好作个打算。”
  “不、不!”荆轲使劲摇着手,“人之相知,贵相知心,不必在形迹上面。而且这是离宫上苑的建置,我怎敢僭越?”
  “这不算僭越。我有二十位勇士,都供养在后宫,没有人说他们僭越。而且我只是把废弃的一所屋子,修葺了一下,内心已觉得太委屈了你。”
  太子丹的话委婉而尽情理,荆轲一时倒驳不倒他,想了又想,只好这样说:“然则筑台的话,只当我未曾说过,无论如何要请太子收回成命。还有,一切工程,务从简约;否则,就修好了,我也不敢搬来住。”
  “荆卿!”太子丹踌躇了好一会儿说,“你总得让我尽一点心啊!”
  “辱蒙恩宠,已觉逾分。太子,你别让我双肩不胜负荷!”
  话是老实话,但效用适得其反,正好提醒了太子丹——现在也是印证了他原来的想法,他就是要使荆轲觉得双肩不胜负荷,才会出尽全力来为他,为燕国雪耻纾难。因此他说:“荆卿,这是小事,值不得你萦怀。”
  “不然……”
  “恕我打断你的话,”太子丹看一看天色,很快把视线又落在他脸上,“回城吧!你酒量如海,我跟你较量一下。”
  感于太子丹的盛情,荆轲无法再多说什么了,两人依然同车共载,回到东宫。只见灯火通明,人影往来,炮制食物的浓郁香味,老远地就随风传来了。
  一入后宫,只见一群彪形大汉,列坐堂上,看到太子丹进来,纷纷出屋迎接。荆轲立即意会到,那便是太子丹所罗致供养的勇士。
  果然,太子丹指着他们对荆轲说:“这都是燕国千中选一的壮士,愿为荆卿引见。”
  于是,以年齿为序,一一由太子丹亲自为荆轲介绍。在三言两语的寒暄中,荆轲很用心地记下了每一个人的姓名,摄取了每一个人的印象,因为他知道,这些人将来都可能要归他来指挥运用的。
  “此子最少,”太子丹引见到最后一名时,声音中特别显得愉快亲切,“而勇力为同辈之冠。他叫秦舞阳。”
  秦舞阳由田光转托鞠武营救,结果因祸得福,为太子丹所赏识,是荆轲所知道的;而秦舞阳却未想到荆轲会被太子丹尊为上客,所以这时相见,想起往事,不免忸怩,喊了声:“荆先生!”微红着脸,低下头去。
  荆轲却有着如见子弟样的一份亲切感,抚着他的肩笑道:“你越发长得魁梧了!”
  “啊!”太子丹惊喜地接口轻呼,“原来你们是旧识!”
  “荆先生救过我。”秦舞阳轻声回答。
  “莫说如此!”荆轲谦逊不遑,“救你的第一是太子,其次是鞠太傅和田先生。”
  “可惜田先生死了!”秦舞阳黯然地说,“我真不明白,何以田先生要自刎?”
  这句话在荆轲和太子丹心中,都似针刺了一下,也都无法给他任何答复。太子丹只得扬一扬手,高声说道:“请都入席吧!”
  “荆先生请!”勇士中年纪最长的一个说——年纪最长,也不过二十五岁左右,对荆轲来说,仍是后辈。
  “对!荆卿,你先请上坐。”
  说了这一句,太子丹亲自引导上堂,直到正面南向的席位,请荆轲坐在西面。这是最高的座次,荆轲明知推让不了,但以不愿给人一个妄自尊大的印象,因而仍旧一再谦辞,说什么也不肯坐下。
  荆轲是主客,主客未入席,其余的陪客,只能站着等待,这局面很尴尬。于是有个粗豪的勇士,大声说道:“荆先生不肯入座,莫非是不愿与太子同席?”
  不愿与人同席,会构成绝大的侮辱,因而这心直口快的一句话,反倒发生了激将的效用,荆轲不能不惶恐地从席后跨上两步,屈身而跪,双手按膝,双目下视,端然静坐。
  接着,太子丹紧靠荆轲左面坐下。二十名勇士,仍依年齿,列坐东西两侧,每席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